股票配资免息 全国人大代表崔岩:助力红色文化传承,积极推动华侨权益立法
当前,人工智能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席卷全球,成为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作为长期深耕一线、致力于人工智能科研、教学及产业应用的代表,全国人大代表、五邑大学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四维时代创始人兼董事长崔岩坚持创新驱动股票配资免息,带领团队积极参与故宫博物院、敦煌博物院、港珠澳大桥、龙门石窟、世博会中国馆等1000多个重要项目的三维数字化建设,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文化传承、公共安全、司法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同时,崔岩积极推动华侨权益立法,为依法维护华侨权益贡献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五邑大学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四维时代创始人兼董事长崔岩。受访者供图
科技赋能红色文化传承
2014年,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崔岩与三位伙伴回到祖国,创立了四维时代。近年来,由崔岩主持研发的微米级三维数字化精细扫描技术,多次成功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的三维数字化建设。自2020年起,崔岩带领团队肩负起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重任,聚焦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保护。
在崔岩看来,红色基因库的数字化保护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精确度要求极高的工作。为了摆脱对进口设备的依赖,崔岩一手抓研发、一手赶进度,带领团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最终为革命遗址遗迹和革命文物提供了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精细化数字化采集方案,为红色基因库的保护工作迈出了关键一步。
崔岩日常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户外数字化拍摄绝非易事。每次项目启动,团队成员便需离家数日,面临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拍摄条件艰苦等多重挑战。项目启动之初,团队需要背负沉重的装备,包括十几斤重的水、食物以及测绘设备,徒步行走几公里。为了不断提升数字化采集的效率和精度,崔岩还与团队经常进行设备测试,确保每一次采集都能达到最佳效果。
经过不懈的努力,崔岩带领团队在短短3年内完成了300多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纪念馆的三维数字化档案建设,以科技的力量赋能红色文化传承。此外,崔岩还积极投身于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运用数字孪生技术为16个省市和120多个市县的近1万多个地上文物进行了精细化的数据采集和还原,为文物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自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崔岩始终秉持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过去的两年里,他撰写提交了多件高质量建议。基于对行业的深入洞察,崔岩聚焦文物和文化保护工作,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的建议》《关于以科技赋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高质量开展的建议》等相关建议,呼吁充分运用高精度数字孪生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为不可移动文物的数据采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他呼吁推动红色基因库的数字化成果“走进”中小学、高校,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年学生的血脉之中。
积极推动华侨权益立法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汇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近年来,崔岩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对归国人才的深切关怀与高度重视。在致力于文化传承的同时,他也始终心系华侨权益保护工作。
为了更有效地凝聚侨心、汇聚侨力、发挥侨智,吸引并动员广大华侨华人积极参与到祖国的建设中来,崔岩与广大海外侨胞、专家学者携手合作,多次呼吁制定华侨权益保护法。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发布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将华侨权益保护法列入第二类项目。
2024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崔岩领衔提出《关于抓紧制定华侨权益保护法议案》,呼吁制定华侨权益保护法,为华侨群体提供更全面的法律保护,激励更多海外人才投身祖国建设。
抢抓人工智能机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部署。随着时代发展,公共安全防控面临更高要求,传统模式亟待创新突破。通过大量实地走访与专项调研,崔岩敏锐发现实景三维技术在刑事勘查、物证管理等领域展现出的独特优势。近年来,他积极推动前沿技术与司法实务深度融合,创新构建三维现场勘验电子数据证据体系,实现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全流程数字化贯通,以数据智能流转助力公检法工作质效双升。
全国两会期间,崔岩提出相关建议。受访者供图
今年,崔岩精心准备多项建议,包括《关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公检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强化人工智能赋能公共场所智慧治理的建议》等,力求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他看来,人工智能作为国际竞争新焦点与经济发展新引擎,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不同于前两轮分别以科研机构和互联网巨头为主导的AI浪潮,第三轮人工智能革命以DeepSeek等技术突破为代表,使中小企业得以低成本部署专属模型,实现与大企业的技术代际同步。
全国两会期间,崔岩带来《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与安全可控的建议》。他提倡应构建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创新体系,为人工智能发展创造新机遇;同时,积极推进普惠性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用得起、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技术。此外,还应以需求为牵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产业发展;加强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安全理论风险研判,确保人工智能发展安全可控,应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丨许俊仟
【本文责编】蒋玉
【频道编辑】李卓华 陈冰青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郭芳 蒋玉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